哪些原因会导致奶粉冲调后分层? |
作者:本站 发布时间:2024-11-28 浏览:72次 |
冲调奶粉的时候,发现奶粉出现分层的情况,是不是因为奶粉的质量不好,其实呢,奶粉出现分层只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,并不就是说明奶粉的质量出现了问题。 奶粉的冲调 奶粉的冲调过程首先是奶粉颗粒充分润湿,随后是可溶性成分溶解,胶体颗粒(脂肪球和酪蛋白胶束)分散在溶液中,形成均一、可直接食用的“奶液”。准确来说,这个“奶液”并不是真正的溶液,而是由真溶液、悬浊液、乳浊液等组成的一种混合液体。冲调后形成的奶液一般比较稳定,但是如果静置时间太长,稳定性下降,这时出现的分层现象属于正常现象。 若冲调后5分钟内出现分层,需考虑是否变质,一般奶粉开封时间过久,保存不当时,营养成分被氧化或受污染,会使粉质物理性质改变,影响其溶解性。所以奶粉开封后需谨慎保存,建议一个月内吃完。
哪些原因会导致奶粉冲调后分层?
水温过低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,且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。冲调奶粉时最好要按照罐体建议的温度,反复多试几次,找到最合适的水温。如果冲调水温过低,奶粉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降低,导致奶粉不能充分溶解在水中,可能出现分层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在奶粉复原过程中,乳清蛋白经过高强度的热处理后,变性的乳清蛋白仍可以重新分散到水中形成稳定的悬浮乳液。但是在复原过程中,酪蛋白一旦吸收了磷酸三钙造成变性,凝聚后就不会形成稳定的悬浮乳液,而是生成不溶物。如果奶粉中的不溶物下沉,堆积在容器底部,就会出现分层。 奶粉中的游离脂肪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基础营养素之一,在奶粉中,除了供给能量之外,更重要的是提供必需的脂肪酸,但奶粉中游离的脂肪会降低奶粉的冲调性。 奶粉中的脂肪通常呈球形,表面由脂肪球膜包裹,均匀分布在脂肪颗粒中,也有一些没有外层膜的脂肪游离在乳粉颗粒表面或内部。在一定条件下,游离脂肪酸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,会导致奶粉的可润性降低,可能造成奶粉产品表面不易湿润,延长奶粉的下沉时间,形成分层。 水的硬度 水的总硬度是指水中钙、镁离子的总浓度,如果水的硬度太大,即钙、镁离子浓度过高,会影响奶粉中蛋白质的溶解性。我们日常用的自来水都是含钙、镁离子的硬水,因此或多或少会影响蛋白质的溶解性。也就是说,如果冲调用水的硬度太大,会因为影响蛋白质溶解导致奶粉的溶解度下降,最后出现分层或沉淀的现象。
|